【聪明投资者】彼得·林奇亲自撰文:他才是投资界“最会翻石头的人”,5分钟面试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


聪明投资者
关注
2020年06月08日
·
433浏览
·
0喜欢
·
0评论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聪明投资者(ID: Capital-nature )

 

说起富达基金,首先想到的就是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执掌富达麦哲伦基金的13年中,林奇将旗下资产规模从1800万美元奇迹般地发展为140亿美元。

在富达,还有一位基金经理,他不仅是林奇亲自选定的衣钵传人,更保持了近30年年化13.8%的回报率,大幅超越指数,他就是乔尔·蒂林哈斯特(Joel Tillinghast)。

1989年,蒂林哈斯特创建了富达低价股基金,从那时起到现在,该基金年平均回报率高达13.8%,规模成长到了400多亿美元。
 

蒂林哈斯特记忆力惊人,说起基金持有的900多只股票,都可以如数家珍。彼得·林奇称他为投资界“最会翻石头的人”。

 

回忆起当初面试蒂林哈斯的过程,彼得·林奇说:

“电话没聊多久,我就已经感受到了这小子的特别之处。他有灵敏的投资嗅觉,有许多有趣的见解,比如关于波多黎各水泥行业的看法,等等。

然后他开始谈论我从未听闻的关于储蓄贷款的观点,这让我更加眼前一亮。我们还谈到了包括克莱斯勒汽车、阿姆斯特朗橡胶公司在内的很多公司。原本计划五分钟的电话,我们不知不觉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

在挂断电话后,我立马做了决定,并打电话给富达基金投资部门的负责人:‘我们必须雇用这小子。他非常杰出,专业水平不亚于任何一位圈内人士。’”

 

蒂林哈斯为何能得到彼得·林奇的青睐?在如此不确定的市场下,他又是如何挑选出长期上涨的股票,取得惊人的回报率?

在他的新书《大钱细思》中,蒂林哈斯展示了自己多年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方法,以及穿越数个周期、取得长期成功的经验。不仅如此,他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看似简单但至关重要的投资决策步骤。

彼得·林奇、赛斯·卡拉曼、比尔·米勒投资巨擘联合推荐本书,以下是彼得林奇为《大钱细思》撰写的序言,聪明投资者经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分享给大家。

 

投资界“最会翻石头的人” 

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找到一只,翻开20块石头,可能找到两只。 ——彼得·林奇

我们必须雇佣这小子

众所周知,我一直崇尚主动选股策略。有一种观点认为,主动选股型投资者的水平都是半斤八两,“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不可能打败指数”。这种误解令我心碎。

在投资界,事实并非如此,有许多优秀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他们的基金收益远远跑赢指数。乔尔·蒂林哈斯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执掌的富达低价股基金(Fidelity low-priced stock fund)业绩优异,其管理规模是我当年规模的两倍。 书中自有黄金屋,许多投资经典可以帮你开启投资智慧。然而,很少有人能用数据思维来解读投资,也很少有人能够通过分享自己三十余年的基金管理经验来阐述投资。无论你是专业老手还是入门新手,本书都能帮助你更好地避开投资陷阱,参悟投资之道。 我入行已五十余载,有幸见过许多伟大的投资家,从马里奥·加伯利、约翰·邓普顿爵士到沃伦·巴菲特,以及威尔·丹诺夫。客观地说,乔尔足以媲美这些投资大师。

这句话绝不是恭维之语,而是我的肺腑之言。我认识乔尔三十余年,见证了他在富达基金从一名新人不断历练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基金经理。他精力旺盛,博览群书,精于分析,能在海量信息中发现真价值,找到好公司。 乔尔的分析能力和投资者利益至上的理念,在三十多年前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时他正在规划新的职业生涯,并找到了我的助理葆拉·苏利文。

助理告诉我:“你得和这小子聊聊,因为他一直打电话过来,而且我感觉他还蛮有趣的。他来自中西部,我觉得他很可能是个农民。”我告诉葆拉:“我可以给他五分钟。”于是乔尔接到了我的面试电话。

电话没聊多久,我就已经感受到了这小子的特别之处。他有灵敏的投资嗅觉,有许多有趣的见解,比如关于波多黎各水泥行业的看法,等等。

然后他开始谈论我从未听闻的关于储蓄贷款的观点,这让我更加眼前一亮。

我们还谈到了包括克莱斯勒汽车、阿姆斯特朗橡胶公司在内的很多公司。原本计划五分钟的电话,我们不知不觉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

在挂断电话后,我立马做了决定,并打电话给富达基金投资部门的负责人:“我们必须雇用这小子。他非常杰出,专业水平不亚于任何一位圈内人士。”

那是1986年9月,现在回想起来很多细节还历历在目。

 

乔尔是一位顶尖投资大师

尽管过去的业绩不能代表未来,但在近28年的富达任职期内,乔尔确实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他创造了辉煌的投资业绩,给基金投资者带来了惊人的回报。 在我看来,乔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他当之无愧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的榜样,

他的基金收益毫无悬念地战胜了指数。如果在字典里查“Alpha”(阿尔法)这个单词,我认为字典里应该有乔尔的照片。他绝对是一位顶尖投资大师,目前还没有人能完全复制他的成功模式。

乔尔天赋异禀,具备成为伟大投资者的一些重要素质。他富有耐心,思路开放,灵活变通。他也很有定力,不会被纷扰繁杂的外部世界所干扰,能潜心于自己的投资研究,坚守自己的投资之道,直至成功。

他喜欢独立思考做决策,但也有勇气承认错误,及时止损。他很有毅力,但绝不固执。

虽然许多优秀投资者身上都或多或少拥有这些特质,但乔尔奇迹般地集上述所有优点于一身,实属难得。 乔尔有独门秘籍,特别擅长挖掘公司价值。一般来说,水务公司很难勾起华尔街精英的兴趣,即使给它们加上一些奇怪的名字,如DwrCymru(Welsh Water)、Severn Trent、Northumbrian Water,也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们一眼。

关注水务公司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数量远不及关注谷歌或苹果公司的。乔尔在本书中专门讨论了他对水务公司的独特观点。

投资者需要像乔尔一样刻苦勤奋,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建立自己的投资逻辑。

乔尔也曾与我分享过这些冷门公司的基本面信息,他的视角有趣、独特、客观。除了乔尔,还会有谁能投入如此精力在平淡的行业中发掘公司价值? 乔尔独具慧眼,在三十余年的投资生涯中,总能挑选出长期上涨的股票。

乔尔在本书中列出了他职业生涯早期买入的一些股票,这些股票最终都成为富达低价股基金中的权重股,比如Ross Stores、AutoZone、Monster Beverage、Ansys等。

大多数投资者会在股票上涨10%或15%之后就立刻卖出,然后转向寻找其他可以买入的股票,这种操作思路其实值得商榷,因为小幅上涨之后并不意味着这只股票就没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一位成功的投资者必然要学会长期坚守价值,并根据基本面的变化持续调整预期价值,而不是将股票价格的变动幅度作为买卖决策的依据。如果股票仍有价值,投资者就应该继续持有,直到没有价值时才离场。乔尔正是精于此道,才在投资生涯中大获成功。 本书汇集了乔尔投资思想的精华。书中的案例分析通俗易懂,可以帮大家更加直观地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人无完人,虽然乔尔已是世界顶级投资大师,但他有时也会犯一些错误。选股绝非易事,即使是最优秀的投资者也会犯错。

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犯错后能及时反思。乔尔在书中也谈到了一些教训,希望投资者不再重蹈覆辙。

反思失利的原因,思考解决的办法,才能在投资中避免错误再次发生。 成功难以复制。站在巨人肩膀上学习经验教训,也许才有可能成功。过度自信往往是典型的错误之一。很多普通投资者都会被巧舌如簧的股票经纪人“煽动”得自信心爆棚,然后就会做出草率愚蠢的投资决定。对此,乔尔的经验是谨慎行事,避免犯错。

谨慎耐心的投资者必定会比鲁莽冒进的投资者更易成功。

 

避免投资失误的五大原则

在本书中,乔尔分享了五大原则,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投资失误。希望大家虚心学习,反复琢磨。这些原则如下: 

不要情绪化、凭感觉地投资,要耐心、理性地投资。 不要投资不懂的领域,要投资熟知的领域。 不要与不够诚实和精明的人合作,要与诚实、有能力的人合作。 不要投资过时的、易变的、高负债的商业模式,要投资具有强劲资产负债表的、有业绩弹性的公司。 不要投资爱“讲故事”的公司,要投资那些价格低估、有价值的公司。

 市场上总有人将投资曲解为“炒股票”。“炒”字让我觉得很不舒服。这本书不是一本教人如何“炒股票”的书。事实上,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如果抱有“炒”的心态是非常危险的。投资虽不是件痛苦的事,但也绝对不是玩耍、儿戏。如果想让投资顺利,投资者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

大家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时间推移,股票价格是否会跟着公司盈利一起增长。有时股票价格和公司盈利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例如,罗斯百货公司的利润在过去24年里增长了71倍,其股票价格同期上涨了96倍;怪兽饮料公司的利润在15年里增长了119倍,股票价格上涨了495倍。

当公司盈利下滑时,股价和利润之间也存在同向的下降趋势。这样的例子在资本市场上不胜枚举。 市场是有效的,绝大多数股票的价格都是合理的。我经常举例,如果你研究了10只股票,你会发现有1只是值得投资的;如果你研究了20家公司,你会发现有2家还不错;如果你研究了100家,你会发现其中有10家也许很棒。你涉猎研究的公司越多,那么你发现好公司的概率就越大。在投资这个行业想要成功,一定离不开勤奋。勤奋的过程也许枯燥乏味,就像翻石头一样。乔尔就是以勤奋著称的,他几乎翻遍了所有的“石头”。乔尔是投资界当之无愧的“地质学家”! 乔尔热爱投资。无论是在买入前还是买入后,他都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勤勤恳恳地研究和跟踪公司的基本面,从不懈怠。我认为乔尔充满智慧又不失勤奋,视野宽阔又能独立思考,不愧是我们这个行业中的领军人物。他的基金业绩足以说明这一切。 在股票市场上,很多人具备赚钱的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其所需的执行力,而乔尔两者兼备。在这本书中,他向读者清晰地展示了自己投资思考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怎样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投资组合。 这本书就像一座宝库,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投资理念,对精进投资必有帮助。我不能“剧透”太多,就此打住。《大钱细思》是一本必读之书……它是你寻找10倍股的利器!

彼得·林奇

 

小编为大家节选出了本书一段精彩的内容

 

一、五项投资原则——从南海泡沫事件谈起

 

英国投资者曾经狂热地憧憬新世界黄金城的景象,最后共同吹起了著名的“南海泡沫”:

1711年,南海公司发起了一项计划—将英国政府债券私有化。英国皇室将南美洲的独家贸易权授予了南海公司。英国国债的持有者可以将债券转换成南海公司的股份,而南海公司则变成了英国国债的受益人,可以享有债券的利息。

当时,债券利息收益已经成为南海公司唯一的收入来源。同时,坊间传闻国际贸易是具有极大投机潜力的项目。事实上,南海公司即便加上贩卖奴隶的收入,账面上仍然是亏损的。

1720年6月,南海公司的股价达到了每股1000英镑的峰值,仅仅半年时间股价急升了8倍。当时,因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是南海公司的名誉主席,所以大部分英国投资者都参与到了这场狂热的投机之中,结果可想而知,所有人都损失惨重。

南海公司的股份是分期发售投放到市场中的,很多投资者在买入南海公司股票时加了杠杆。几个月之后股价暴跌至150英镑,转年跌到了100英镑以下,这对很多投资者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类似南海泡沫的事件在现代也并未消失:对于现在这世道仍存在着的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包括但不限于不用扎针的采血工具、火星移民、太阳能无人驾驶车等),仍有不少人上钩。 在南海事件中投资者所犯的错误,正和五大原则正好背道而驰。

 原则一:理性投资。

南海公司的投资者当时对南美洲黄金城并没有理性、深入的了解。诚然,商业贸易在北美利润丰厚,但是当时南美洲大部分土地归属于西班牙,当地具体的情形并不容易搞清楚。

我们常常愿意听从所谓的权威专家的判断(通常是错误的),天真地认为皇室的投资一定是正确的。投资者害怕错失投资机会而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市场,但当他们最终发现这是一场骗局时,才会意识到自己当初急切的样子是多么可笑。

害怕错过赚钱机会的心态人人都有,连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也不能幸免,而且这种心态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不可小觑。媒体披露过著名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也在南海泡沫中损失惨重。事后他感慨道:“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规律,却算不出人心的疯狂。”

 原则二:投资熟知的领域。

参与南海事件的投资者大都没有投资经验。在进行投资之前,他们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个项目能有多少利润。实地考察南美洲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少有人精通西班牙语。

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大量的投资南美贸易只是为西班牙人做嫁衣而已,西班牙人早已垄断了殖民地的所有贸易生意。那时,作为当时社会的顶级圈层,很多英国皇室贵族对于经商都嗤之以鼻。在投资南美洲的旅程中,最能发现其中商机的估计就只有英国海盗了。

 原则三:与诚实、有能力的受托人合作。

南海公司的项目发起人对航海运输业务一窍不通,也没有兴趣,他只想赚股东的钱,而非与股东一起赚钱。如此看来,当时英国政府授权南海公司垄断投资,不仅排挤了其他竞争者,还能私下牟取暴利,这似乎是违法行为。

南海公司的股权先分给了当时的执政阶层,包括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和他的德裔情妇、威尔斯王子、财务大臣和财政部部长。然后南海公司的发起人再以高价发行股票。

在一次规模最大的发行中,股票转换成国债的金额几乎是当时全国国债总额的3倍。东窗事发之后,财政大臣约翰·艾思拉比等人被弹劾,多数涉事人员也身陷囹圄。这是英国历史上不大光彩的一页。

 原则四:避开容易过时的商业模式或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美贸易和围绕股东利益所建立的公司财务结构是注定要衰落和失败的。英国皇室无权授予南海公司在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

南美洲当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应由西班牙人分配该权利,而且英国不是西班牙的盟友。当时法国也在施行类似的债转股方式(发行印度公司的股票),这使南太平洋航线上的业务前景更加不明朗。募集资金购买股票的模式也是无法持续的。

而且,很多政府官员在第一次被分配股票的时候没有支付现金,这可以当作期权,甚至是贿赂,因为他们可以无成本地获得权益。公司股份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公开发行,投资者先付一笔首付款,随后再付两笔尾款。大多数人通过借款来购买股票,当贷款到期时,大家需要卖出股票来清偿债务。

 原则五:正确估值。

当时南海公司的股价已完全脱离它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是股票的“真实价值”,是依据一家公司未来分红金额贴现计算出来的数值。反对该计划的议员阿奇博尔德·胡奇森在1720年春季计算出该股的价值应是150英镑。

当时的股价是这个价值的很多倍,而且胡奇森在计算价值时还加上了南海公司未来大量的国债利息收入。在此前的几年里,南海公司账面上一直为亏损状态。所以客观地说,南海公司的这一项目并不能提升公司估值。南海公司在1720年支付股利的金额已超过其净收入,这说明公司所公布的收益率是虚假的。 在南海事件中,人们的狂热只是造成惨剧的原因之一,而非全部。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完全知晓皇室贵族的私下交易。所以在投资过程中,普通大众要评估所有决策要素的正确性和持久性,这绝非易事。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客观数据和概率分析,还需要投资者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二、如何正确思考

 

与上文的原则对应的,是五类投资错误:无论你投资的是单个证券、主动管理型基金或是指数型基金,你都会因自己在交易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而后悔不已:

 (1)因为感性而做出的投资决定; (2)自以为是; (3)将资本托付给了错误的人; (4)选择了因业务模式过时、恶性竞争和过度负债而容易破产的公司; (5)追逐高价股,这种交易经常发生在那些具有生动故事的股票上。

 我们应如何思考投资这件事?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介绍决策体系时提过两个思维系统:系统1—快思考,很直观;系统2—慢思考,很深入。

系统1(称为“蜥蜴大脑”)可以自动识别影像,快速且无压力,直观地告诉自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系统2需要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给股票进行估值,或者是深入了解。

尽管做出选择、处理问题和集中注意力都应该由系统2完成,但是我们的决策常常习惯性地来自系统1。我们常常认为自己的决策是理智的,是通过层层推理而来的,可事实上这些所谓“理智推理”的驱动力却来自个人的情感或是直觉。当直觉做出的决策存在不确定性时,我们就不应该相信它。 系统2依附系统1存在。即使许多暗示和推理都是错误的,系统1还是会通过暗示因果关系或者推理示意图来刺激系统2进行思考。因为我们的直觉天生会有情感和意识上的倾向,所以常常会歪曲事实。作为补偿,这样做也会带来自我内心的满足。常言道:信心更多地来源于无知,而非知识。 系统1会自动忽视事物内在逻辑,急切地从外部寻找佐证自己观点的证据。卡尼曼称之为,所见即是全部(WYSIATI)。当我们面对简单和困难的两个问题时,我们的内心会更加倾向于去解决那个简单的问题。

系统1更加擅长捕捉惊喜和变化,回避需要深入观察和思考的事物。它不会从概率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直观地做出判断,所以系统1对盈利和亏损的数字会相当敏感。 决策是投资的前提。当我们评价他人的投资决策时,这些评价本身就如同一面镜子,也反映了我们自己的决策标准。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投资者不可以用已经发生的事实作为预测未来的全部依据。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需要寻找、借鉴他人的观点,尽管有一些观点是错的,甚至还有一些观点令人匪夷所思。从主观角度出发,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做决定时尽可能使用系统2进行慢思考,目标是做更少但更正确的选择。

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让我们避免过度交易,并使用“它价值几何”的逻辑来思考投资,而不是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逻辑来参与市场的投资活动。投资者需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无论你投资的是股票、指数型基金、主动管理型基金或是其他投资标的。

 

编辑:慧羊羊

主编:六  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I30JRBOFTnS4e7QSoBf0Q


本文作者不持有文章中提到的股票,且近72小时内无任何买入计划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