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 资产有息负债率 : 0.18 (2023年12月 最新)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中远海控资产有息负债率(Debt-to-Asset)的相关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资产有息负债率是衡量公司的财务实力的指标。它是由公司的有息负债除以该公司的 资产总计 而得。截至2023年12月, 中远海控 过去一季度 短期借款和资本化租赁债务 为 HK$ 21844, 过去一季度 长期借款和资本化租赁债务 为 HK$ 70639, 过去一季度 资产总计 为 HK$ 505795, 所以 中远海控 过去一季度资产有息负债率 为 0.18。

点击上方“历史数据”快速查看中远海控 资产有息负债率的历史走势;
点击上方“解释说明”快速查看关于中远海控 资产有息负债率的详细说明;
点击上方“相关词条”快速查看与资产有息负债率相关的其他指标。


中远海控 资产有息负债率 (HK:01919 资产有息负债率) 历史数据

中远海控 资产有息负债率的历史年度,季度/半年度走势如下:
中远海控 资产有息负债率 年度数据
日期 2014-12 2015-12 2016-12 2017-12 2018-12 2019-12 2020-12 2021-12 2022-12 2023-12
资产有息负债率 0.58 0.54 0.48 0.48 0.60 0.58 0.52 0.30 0.18 0.18
中远海控 资产有息负债率 季度数据
日期 2021-09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2023-12
资产有息负债率 0.35 0.30 0.27 0.22 0.20 0.18 0.18 0.19 0.18 0.18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水上运输(三级行业)中,中远海控 资产有息负债率与其他类似公司的比较如下:
* 选自同一行业,市值最接近的公司;x轴代表市值,y轴代表资产有息负债率数值;点越大,公司市值越大。

中远海控 资产有息负债率 (HK:01919 资产有息负债率) 分布区间

交通运输(二级行业)和工业(一级行业)中,中远海控 资产有息负债率的分布区间如下:
* x轴代表资产有息负债率数值,y轴代表落入该资产有息负债率区间的公司数量;红色柱状图代表中远海控的资产有息负债率所在的区间。

中远海控 资产有息负债率 (HK:01919 资产有息负债率) 计算方法

资产有息负债率是衡量公司财务杠杆的重要指标之一。
截至2023年12月中远海控过去一年的资产有息负债率为:
资产有息负债率 = 年度 总有息负债 / 年度 资产总计
= (年度 短期借款和资本化租赁债务 +年度 长期借款和资本化租赁债务 / 年度 资产总计
= (21844 +70639) / 505795
= 0.18
截至2023年12月中远海控 过去一季度资产有息负债率为:
资产有息负债率 = 季度 总有息负债 / 季度 资产总计
= ( 季度 短期借款和资本化租赁债务 + 季度 长期借款和资本化租赁债务 / 季度 资产总计
= (21844 +70639) / 505795
= 0.18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中远海控 资产有息负债率 (HK:01919 资产有息负债率) 解释说明

在计算资产有息负债率时,我们将 短期借款和资本化租赁债务 长期借款和资本化租赁债务 的总和除以 资产总计 。某些网站会使用 负债合计 进行计算,详情请见 资产负债率

感谢查看价值大师中文站为您提供的中远海控资产有息负债率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与中远海控资产有息负债率相关的其他词条:


中远海控 (HK:01919) 公司简介

一级行业:工业
二级行业:交通运输
公司网站:hold.coscoshipping.com
公司地址:上海市东大名路658号8楼
公司简介: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航运及码头经营主业上市旗舰企业和资本平台。公司旗下的集装箱航运板块,主要经营国际、国内海上集装箱运输服务及相关业务,共经营230余国际航线(含国际支线)、50余条中国沿海航线及80余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支线,在全球约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90余个港口均有挂靠,旗下集装箱船队运力规模排名稳居世前列,集装箱码头年总吞吐量排名蝉联世界第一。公司通过自营集装箱船队,开展以集装箱为载体的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在“全球化、端到端、数字化、双品牌”四大发展战略指引下,致力于推动公司整体提质增效,以及不断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服务的能力,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集装箱海运综合服务商。公司坚持以全球化眼光和国际化思维,聚焦世界贸易格局变化,把握新兴经济体发展和中国扩大进口市场机遇,积极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深入推进,充分整合、持续优化全球网络资源,提升盈利能力和抗周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