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微纳 市盈增长比 : 0 (今日)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和林微纳市盈增长比(PEG Ratio)的相关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市盈增长比 由市盈率除以增长率而得。请注意,对于非银行类公司,价值大师网使用 持续经营市盈率 除以该公司的 5年每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来计算市盈增长比。对于银行类公司,则使用5年每股账面价值增长率 %作为分母来计算。 截至今日, 和林微纳 持续经营市盈率 为 亏损, 5年每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 为 16.90%,所以 和林微纳 今日的 市盈增长比 为 0。

和林微纳市盈增长比或其相关指标的历史排名和行业排名结果如下所示:

在过去十年内, 和林微纳市盈增长比
最小值:8.18  中位数:9.31  最大值:11.23
当前值:0
和林微纳市盈增长比没有参与排名。
彼得·林奇(Peter Lynch)认为,当公司的市盈率和其增长率相等时,该公司的估值在合理范围内。

点击上方“历史数据”快速查看和林微纳 市盈增长比的历史走势;
点击上方“解释说明”快速查看关于和林微纳 市盈增长比的详细说明;
点击上方“相关词条”快速查看与市盈增长比相关的其他指标。


和林微纳 市盈增长比 (688661 市盈增长比) 历史数据

和林微纳 市盈增长比的历史年度,季度/半年度走势如下:
和林微纳 市盈增长比 年度数据
日期 2017-12 2018-12 2019-12 2020-12 2021-12 2022-12
市盈增长比 - - - - - 7.85
和林微纳 市盈增长比 季度数据
日期 2021-06 2021-09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市盈增长比 - - - - - - 7.85 - - -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电子元件(三级行业)中,和林微纳 市盈增长比与其他类似公司的比较如下:
* 选自同一行业,市值最接近的公司;x轴代表市值,y轴代表市盈增长比数值;点越大,公司市值越大。

和林微纳 市盈增长比 (688661 市盈增长比) 分布区间

硬件(二级行业)和科技(一级行业)中,和林微纳 市盈增长比的分布区间如下:
* x轴代表市盈增长比数值,y轴代表落入该市盈增长比区间的公司数量;红色柱状图代表和林微纳的市盈增长比所在的区间。

和林微纳 市盈增长比 (688661 市盈增长比) 计算方法

市盈增长比 由市盈率除以增长率而得。请注意,对于非银行类公司,价值大师网使用 持续经营市盈率 除以该公司的 5年每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来计算市盈增长比。对于银行类公司,则使用5年每股账面价值增长率 %作为分母来计算。
截至今日和林微纳市盈增长比为:
市盈增长比 = 今日 持续经营市盈率 / 今日 5年每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
= 亏损 / 16.9
= 0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和林微纳 市盈增长比 (688661 市盈增长比) 解释说明

为了比较具有不同增长率的股票,彼得·林奇(Peter Lynch)引入了市盈增长比的概念。他定义市盈增长比为市盈率除以增长率。他认为当公司的市盈率和增长率相等时,该公司的估值在合理范围内。但他也表示,相比一家年增长率为10%,市盈率为10的公司,他更愿意收购一家年增长率为20%,市盈率为20的公司。

感谢查看价值大师中文站为您提供的和林微纳市盈增长比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与和林微纳市盈增长比相关的其他词条:


和林微纳 (688661) 公司简介

一级行业:科技
二级行业:硬件
公司网站:www.uigreen.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峨眉山路80号
公司简介:公司是国内先进的精微电子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在微机电(MEMS)精微电子零部件领域,公司国内少数能够进入国际先进MEMS厂商供应链体系并且参与国际竞争的微型精密制造企业之一,拥有行业内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优质的客户资源,尤其在声学传感器领域内具有突出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主营业务为微型精密电子零部件和元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微机电(MEMS)精微电子零部件系列产品以及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系列产品;其中,微机电(MEMS)精微电子零部件系列产品主要包括精微屏蔽罩、精密结构件以及精微连接器及零部件,在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领域,公司虽然业务开展时间较短,但是相关业务的开展十分迅速,并已经成为了众多国际知名芯片及半导体封测厂商的探针供应商,是国内同行业中竞争实力较强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在产品尺寸、加工精度、模具设计、性能指标、可量产性以及环境适用性等方面均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并广泛应用在华为、苹果、三星、小米、OPPO、VIVO等知名品牌电子产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