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 营业成本 : ¥ 794 (2024年3月 TTM)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纳芯微营业成本(Cost of Goods Sold)的相关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营业成本是报告期内生产和出售的商品以及提供的服务的总成本。它不包括所有 总营业成本 ,例如 研发费用 销售及行政开支
截至2024年3月, 纳芯微 过去一季度营业成本 为 ¥ 247。 纳芯微 最近12个月的 营业成本 为 ¥ 794。
营业成本通过 毛利率 % 直接与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关。 截至2024年3月,纳芯微 过去一季度 毛利率 % 为 31.99%。
营业成本也与 存货周转率 直接相关。 截至2024年3月,纳芯微 过去一季度 存货周转率 为 0.31。

点击上方“历史数据”快速查看纳芯微 营业成本的历史走势;
点击上方“解释说明”快速查看关于纳芯微 营业成本的详细说明;
点击上方“相关词条”快速查看与营业成本相关的其他指标。


纳芯微 营业成本 (688052 营业成本) 历史数据

纳芯微 营业成本的历史年度,季度/半年度走势如下:
纳芯微 营业成本 年度数据
日期 2018-12 2019-12 2020-12 2021-12 2022-12 2023-12
营业成本 17.41 38.36 110.53 400.87 835.04 805.06
纳芯微 营业成本 季度数据
日期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2023-12 2024-03
营业成本 135.03 165.60 225.22 232.35 211.87 257.61 156.08 176.12 215.25 246.51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纳芯微 营业成本 (688052 营业成本) 解释说明

营业成本是报告期内生产和出售的商品以及提供的服务的总成本。它不包括所有 总营业成本 ,例如 研发费用 销售及行政开支
1. 营业成本通过 毛利率 % 直接与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关。
截至2024年3月纳芯微 过去一季度 毛利率 % 为:
毛利率 % = 季度 毛利润 / 季度 营业收入
= 116 / 362
= 31.99%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有经济护城河的公司通常可以维持甚至扩大其 毛利率 % 。公司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增加其 毛利率 % :提高所售商品的价格并保持其营业成本不变;或者保持销售价格不变,通过压低供应商价格以降低营业成本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认为,具有提价能力的企业拥有经济护城河。
2. 营业成本也与 存货周转率 直接相关。
截至2024年3月纳芯微 过去一季度 存货周转率 为:
存货周转率
= 季度 营业成本 / 平均 季度 存货
= 季度 营业成本 / ((期初 季度 存货 + 期末 季度 存货 / 期数 )
= 247 / ((827.793 + 778.589) / 2 )
= 0.31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存货周转率 衡量公司一年内库存周转的速度。较高的 存货周转率 意味着该公司库存较少。因此,公司在存储,减记和过时的库存上花费的钱更少。但如果库存太少,则可能会影响销售,因为公司可能不足以满足需求。
许多公司的业务都是季节性的。通常,零售商会在节日期间增加库存,以满足更强劲的需求。因此,不应使用一年中特定季度的库存来计算营业成本,平均库存更有意义。

感谢查看价值大师中文站为您提供的纳芯微营业成本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与纳芯微营业成本相关的其他词条:


纳芯微 (688052) 公司简介

一级行业:科技
二级行业:半导体
公司网站:www.novosns.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88号人工智能产业园C1-501
公司简介:公司是一家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品在技术领域覆盖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目前已能提供600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广泛应用于信息通讯、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尤其是公司凭借过硬的车规级芯片开发能力和丰富的量产、品控经验,积极布局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的芯片产品,已成功进入国内主流汽车供应链并实现批量装车。凭借从消费级、工业级到车规级的产品覆盖能力以及对客户应用场景的精准把握能力,公司取得了包括客户A、中兴通讯、汇川技术、霍尼韦尔、智芯微、阳光电源、海康威视、韦尔股份在内的众多行业龙头标杆客户的认可并已批量供货。车规级芯片已在东风汽车、上汽大通、比亚迪、五菱汽车、云内动力等终端厂商实现批量装车,同时进入了上汽大众、一汽集团、长城汽车、联合汽车电子、宁德时代、森萨塔等终端厂商的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