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科技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134.90 (2023年12月 最新)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同仁堂科技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ays Payable)的相关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用于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的欠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
截至2023年12月, 同仁堂科技 过去半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为 134.90。

同仁堂科技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或其相关指标的历史排名和行业排名结果如下所示:

在过去十年内, 同仁堂科技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最小值:72.49  中位数:94.95  最大值:103.07
当前值:96.9
医药制造内的 554 家公司中
同仁堂科技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排名高于同行业 51.44% 的公司。
当前值:96.9  行业中位数:94.225

点击上方“历史数据”快速查看同仁堂科技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历史走势;
点击上方“解释说明”快速查看关于同仁堂科技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详细说明;
点击上方“相关词条”快速查看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相关的其他指标。


同仁堂科技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HK:01666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历史数据

同仁堂科技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历史年度,季度/半年度走势如下:
同仁堂科技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年度数据
日期 2014-12 2015-12 2016-12 2017-12 2018-12 2019-12 2020-12 2021-12 2022-12 2023-1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83.48 72.49 79.40 92.24 96.64 102.57 97.61 93.25 96.79 103.07
同仁堂科技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半年度数据
日期 2019-06 2019-12 2020-06 2020-12 2021-06 2021-12 2022-06 2022-12 2023-06 2023-1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98.70 97.42 105.17 94.91 83.51 89.93 92.68 91.26 67.11 134.90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通用医药制造(三级行业)中,同仁堂科技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与其他类似公司的比较如下:
* 选自同一行业,市值最接近的公司;x轴代表市值,y轴代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数值;点越大,公司市值越大。

同仁堂科技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HK:01666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分布区间

医药制造(二级行业)和医疗保健(一级行业)中,同仁堂科技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分布区间如下:
* x轴代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数值,y轴代表落入该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区间的公司数量;红色柱状图代表同仁堂科技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所在的区间。

同仁堂科技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HK:01666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计算方法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用于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的欠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增加可能表明该公司延迟付款给供应商。
截至2023年12月同仁堂科技过去一年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平均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年度 营业成本 * 年度 天数
= (期初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末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数 / 年度 营业成本 * 年度 天数
= (919.32 + 1505.85) / 2 / 4294 * 365
= 103.07
截至2023年12月同仁堂科技 过去半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平均 半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半年度 营业成本 * 半年度 天数
= (期初 半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末 半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数 / 半年度 营业成本 * 半年度 天数
= (994.70 + 1505.85) / 2 / 1691 * 365 / 2
= 134.90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感谢查看价值大师中文站为您提供的同仁堂科技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与同仁堂科技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相关的其他词条:


同仁堂科技 (HK:01666) 公司简介

一级行业:医疗保健
二级行业:医药制造
公司网站:http://www.tongrentangkj.com
公司地址:No. 16 Tongji Beilu,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CHN
公司简介:同仁堂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中药的大型药品制造公司。该公司的增长战略是与主要分销商建立战略营销联盟,并加强与同仁堂品牌的医疗产品分销商的合作。该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在中国大陆生产和销售中药,其次是中药和保健品的制造和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