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科技 企业价值/收入 : 5.85 (今日)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中重科技企业价值/收入(EV-to-Revenue)的相关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企业价值/收入 由 企业价值 除以该公司 最近12个月 的 营业收入 而得。截至今日, 中重科技 的 企业价值 为 ¥ 5433.586, 最近12个月 营业收入 为 ¥ 929.38,所以 中重科技 今日的 企业价值/收入 为 5.85。

中重科技企业价值/收入或其相关指标的历史排名和行业排名结果如下所示:

在过去十年内, 中重科技企业价值/收入
最小值:2.85  中位数:4.9  最大值:6.13
当前值:5.91
工业制品内的 1611 家公司中
中重科技企业价值/收入 排名低于同行业 87.34% 的公司。
当前值:5.91  行业中位数:2.08
之所以使用企业价值,是因为企业价值更真实地反映了投资者在购买公司时支付的金额。企业价值/收入 市销率 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使用企业价值而非 总市值 来进行计算。
截至今日, 中重科技 的 当前股价 为 ¥13.37, 最近12个月 每股收入 为 ¥ 2.05,所以 中重科技 今日的 市销率 为 6.52。

点击上方“历史数据”快速查看中重科技 企业价值/收入的历史走势;
点击上方“解释说明”快速查看关于中重科技 企业价值/收入的详细说明;
点击上方“相关词条”快速查看与企业价值/收入相关的其他指标。


中重科技 企业价值/收入 (603135 企业价值/收入) 历史数据

中重科技 企业价值/收入的历史年度,季度/半年度走势如下:
中重科技 企业价值/收入 年度数据
日期 2018-12 2019-12 2020-12 2021-12 2022-12 2023-12
企业价值/收入 - - - - - 4.83
中重科技 企业价值/收入 季度数据
日期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2023-12 2024-03
企业价值/收入 - - - - - - 6.13 5.38 4.83 5.18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特种工业机械(三级行业)中,中重科技 企业价值/收入与其他类似公司的比较如下:
* 选自同一行业,市值最接近的公司;x轴代表市值,y轴代表企业价值/收入数值;点越大,公司市值越大。

中重科技 企业价值/收入 (603135 企业价值/收入) 分布区间

工业制品(二级行业)和工业(一级行业)中,中重科技 企业价值/收入的分布区间如下:
* x轴代表企业价值/收入数值,y轴代表落入该企业价值/收入区间的公司数量;红色柱状图代表中重科技的企业价值/收入所在的区间。

中重科技 企业价值/收入 (603135 企业价值/收入) 计算方法

企业价值/收入是由企业价值除以最近12个月的 营业收入 而得。
截至今日中重科技企业价值/收入为:
企业价值/收入 = 今日 企业价值 / 最近12个月 营业收入
= 5433.586 / 929.38
= 5.85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中重科技 企业价值/收入 (603135 企业价值/收入) 解释说明

企业价值/收入 市销率 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使用企业价值而非 总市值 来进行计算。
截至今日中重科技 市销率 为:
市销率 = 今日 当前股价 / 最近12个月 每股收入
= ¥13.37 / 2.05
= 6.52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感谢查看价值大师中文站为您提供的中重科技企业价值/收入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与中重科技企业价值/收入相关的其他词条:


中重科技 (603135) 公司简介

一级行业:工业
二级行业:工业制品
公司网站:www.tjzzjt.com
公司地址:天津市北辰区科技园区环外发展区高新大道65号
公司简介: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机械、电气、液压一体化的热轧型钢、带钢、棒线材、中厚板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及其相关的备品备件。发行人客户主要为国内外大中型钢铁企业,国内用户主要有建龙集团、德龙集团、津西钢铁、方大特钢、河北鑫达、南京钢铁、河北天柱、天津荣程等,国外用户主要覆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公司通常根据客户的技术要求、工艺要求、生产节奏、自动化程度、场地限制等个性化要求,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不存在制造业普遍意义上的标准化、大批量产品生产的情况。在公司生产能力的环节中,核心生产设备(数控加工设备、加工中心)的产能是制约公司产能的关键性因素,且多数核心生产设备在不同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可以通用,因此以核心设备的理论及实际工时为产能标准更为客观、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