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61.84 (2024年3月 最新)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永顺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ays Payable)的相关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用于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的欠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
截至2024年3月, 永顺泰 过去一季度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为 61.84。

永顺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或其相关指标的历史排名和行业排名结果如下所示:

在过去十年内, 永顺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最小值:29  中位数:39.64  最大值:47.96
当前值:34.05
酒精饮料内的 92 家公司中
永顺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排名低于同行业 90.22% 的公司。
当前值:34.05  行业中位数:98.795

点击上方“历史数据”快速查看永顺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历史走势;
点击上方“解释说明”快速查看关于永顺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详细说明;
点击上方“相关词条”快速查看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相关的其他指标。


永顺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001338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历史数据

永顺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历史年度,季度/半年度走势如下:
永顺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年度数据
日期 2018-12 2019-12 2020-12 2021-12 2022-12 2023-1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47.96 42.88 36.50 30.65 29.00 42.78
永顺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季度数据
日期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2023-12 2024-03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33.54 29.94 29.69 25.95 25.66 28.82 18.44 22.46 51.54 61.84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啤酒(三级行业)中,永顺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与其他类似公司的比较如下:
* 选自同一行业,市值最接近的公司;x轴代表市值,y轴代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数值;点越大,公司市值越大。

永顺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001338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分布区间

酒精饮料(二级行业)和非周期性消费(一级行业)中,永顺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分布区间如下:
* x轴代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数值,y轴代表落入该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区间的公司数量;红色柱状图代表永顺泰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所在的区间。

永顺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001338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计算方法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用于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的欠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增加可能表明该公司延迟付款给供应商。
截至2023年12月永顺泰过去一年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平均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年度 营业成本 * 年度 天数
= (期初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末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数 / 年度 营业成本 * 年度 天数
= (335.77 + 703.00) / 2 / 4432 * 365
= 42.78
截至2024年3月永顺泰 过去一季度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平均 季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季度 营业成本 * 季度 天数
= (期初 季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末 季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数 / 季度 营业成本 * 季度 天数
= (703.00 + 374.36) / 2 / 795 * 365 / 4
= 61.84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感谢查看价值大师中文站为您提供的永顺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与永顺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相关的其他词条:


永顺泰 (001338) 公司简介

一级行业:非周期性消费
二级行业:酒精饮料
公司网站:www.supertime-malting.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华西街1号
公司简介:公司设立以来主要从事麦芽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麦芽奠定啤酒的基础风味,是啤酒生产环节中最主要的原料。公司产品以基础大麦麦芽为主,兼顾高端的特种麦芽等多种产品,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麦芽制造商。公司为国内领先的麦芽制造企业,总部位于广州,生产基地分布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的沿海港口。公司通过全国性的生产基地布局,能够有效覆盖全国各大区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公司业务始于1987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发展成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麦芽制造厂商。公司目前拥有生产线11条,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总产能85万吨,产能规模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