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励飞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461.38 (2024年3月 最新)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云天励飞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ays Sales Outstanding)的相关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销售商品,取得收款权到真正收回款项,转化为现金所需的时间,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的范畴。
截至2024年3月, 云天励飞 过去一季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为 461.38。

云天励飞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或其相关指标的历史排名和行业排名结果如下所示:

在过去十年内, 云天励飞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最小值:112.71  中位数:133.36  最大值:330.16
当前值:290.04
软件内的 1162 家公司中
云天励飞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排名低于同行业 91.91% 的公司。
当前值:290.04  行业中位数:65.28
危险信号
经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增加
云天励飞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90.04,如果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逐渐增加,说明公司需要更多的时间收回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变差,经营效率下降。

点击上方“历史数据”快速查看云天励飞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历史走势;
点击上方“解释说明”快速查看关于云天励飞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详细说明;
点击上方“相关词条”快速查看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相关的其他指标。


云天励飞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88343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历史数据

云天励飞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历史年度,季度/半年度走势如下:
云天励飞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年度数据
日期 2017-12 2018-12 2019-12 2020-12 2021-12 2022-12 2023-1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52.71 130.38 112.71 119.96 133.36 213.61 330.16
云天励飞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季度数据
日期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2023-12 2024-03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386.08 147.47 279.35 133.56 695.49 420.72 436.18 136.57 461.38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软件应用(三级行业)中,云天励飞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其他类似公司的比较如下:
* 选自同一行业,市值最接近的公司;x轴代表市值,y轴代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数值;点越大,公司市值越大。

云天励飞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88343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分布区间

软件(二级行业)和科技(一级行业)中,云天励飞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分布区间如下:
* x轴代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数值,y轴代表落入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区间的公司数量;红色柱状图代表云天励飞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所在的区间。

云天励飞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88343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计算方法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销售商品,取得收款权到真正收回款项,转化为现金所需的时间,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的范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短一般说明公司流动性好,偿债能力及现金周转能力强。
截至2023年12月云天励飞过去一年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平均 年度 应收账款 / 年度 营业收入 * 年度 天数
= (期初 年度 应收账款 + 期末 年度 应收账款 / 期数 / 年度 营业收入 * 年度 天数
= (424.19 + 491.22) / 2 / 506 * 365
= 330.16
截至2024年3月云天励飞 过去一季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平均 季度 应收账款 / 季度 营业收入 * 季度 天数
= (期初 季度 应收账款 + 期末 季度 应收账款 / 期数 / 季度 营业收入 * 季度 天数
= (491.22 + 504.32) / 2 / 98 * 365 / 4
= 461.38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云天励飞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88343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解释说明

对于零售商而言,当我们在比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时,比较前几年同期的数值尤为重要。

感谢查看价值大师中文站为您提供的云天励飞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与云天励飞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相关的其他词条:


云天励飞 (688343) 公司简介

一级行业:科技
二级行业:软件
公司网站:www.intellif.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0栋B座14-15楼,33楼
公司简介:公司的核心能力主要来源于两大技术平台,即人工智能算法平台、人工智能芯片平台。公司始终坚持云端和终端产品及服务高效协同的技术路线,基于上述核心技术,立足下游数字城市、人居生活等各场景需求打造“端云协同”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已经量产并独立实现市场化销售。公司的技术先进性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优异的产品性能、稳定的产品质量、可靠的技术支持为公司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已经获得了业内多项殊荣:2017年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8年度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具影响力创新主体百名榜单中位列第93名;2019年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019年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专利奖)等荣誉称号;2018年公司获得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2020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芯片项目一等奖”(公示期中);体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得到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