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诺特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126.76 (2024年3月 最新)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英诺特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ays Payable)的相关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用于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的欠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
截至2024年3月, 英诺特 过去一季度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为 126.76。

英诺特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或其相关指标的历史排名和行业排名结果如下所示:

在过去十年内, 英诺特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最小值:95.27  中位数:178.49  最大值:235.69
当前值:172.2
生物科技内的 482 家公司中
英诺特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排名低于同行业 50.83% 的公司。
当前值:172.2  行业中位数:174.93

点击上方“历史数据”快速查看英诺特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历史走势;
点击上方“解释说明”快速查看关于英诺特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详细说明;
点击上方“相关词条”快速查看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相关的其他指标。


英诺特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688253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历史数据

英诺特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历史年度,季度/半年度走势如下:
英诺特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年度数据
日期 2018-12 2019-12 2020-12 2021-12 2022-12 2023-1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235.69 217.63 95.27 142.17 97.65 214.81
英诺特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季度数据
日期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2023-12 2024-03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117.16 78.74 51.04 170.39 84.69 130.63 243.50 269.29 133.72 126.76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生物科技(三级行业)中,英诺特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与其他类似公司的比较如下:
* 选自同一行业,市值最接近的公司;x轴代表市值,y轴代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数值;点越大,公司市值越大。

英诺特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688253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分布区间

生物科技(二级行业)和医疗保健(一级行业)中,英诺特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分布区间如下:
* x轴代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数值,y轴代表落入该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区间的公司数量;红色柱状图代表英诺特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所在的区间。

英诺特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688253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计算方法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用于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的欠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增加可能表明该公司延迟付款给供应商。
截至2023年12月英诺特过去一年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平均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年度 营业成本 * 年度 天数
= (期初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末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数 / 年度 营业成本 * 年度 天数
= (71.56 + 63.57) / 2 / 115 * 365
= 214.81
截至2024年3月英诺特 过去一季度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平均 季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季度 营业成本 * 季度 天数
= (期初 季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末 季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数 / 季度 营业成本 * 季度 天数
= (63.57 + 65.15) / 2 / 46 * 365 / 4
= 126.76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感谢查看价值大师中文站为您提供的英诺特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与英诺特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相关的其他词条:


英诺特 (688253) 公司简介

一级行业:医疗保健
二级行业:生物科技
公司网站:www.innovita.com.cn
公司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1号院6号楼1层2层
公司简介:公司是一家专注于POCT快速诊断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产品相比传统实验室检测产品具有使用成本低、操作便捷、检验快速、对配套仪器和操作人员要求低等特点。公司紧紧抓住当前社会节奏加快、分级诊疗体系不断推进、检测范围扩大、早诊早治趋势凸显等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扎根POCT快速检测领域,以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和多种病原体联合检测为特色,以急门诊,尤其是儿童急门诊检测作为切入点,致力于打造中国呼吸道病原体快速联合检测领导品牌。公司高度重视研发,经过多年发展构建起了免疫层析平台、间接免疫荧光平台、液相免疫平台、核酸分子检测平台、基因重组蛋白工程平台以及细胞和病原体培养平台6大技术平台,基于技术平台进行专业分工提升研发的广度和深度。公司同时开展多个研发项目,与现有产品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为公司未来新产品的持续推出、产品结构的优化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