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股份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501.88 (2024年3月 最新)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太极股份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ays Payable)的相关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用于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的欠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
截至2024年3月, 太极股份 过去一季度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为 501.88。

太极股份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或其相关指标的历史排名和行业排名结果如下所示:

在过去十年内, 太极股份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最小值:80.81  中位数:176.43  最大值:369.27
当前值:322.76
软件内的 1100 家公司中
太极股份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排名高于同行业 89.18% 的公司。
当前值:322.76  行业中位数:67.31

点击上方“历史数据”快速查看太极股份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历史走势;
点击上方“解释说明”快速查看关于太极股份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详细说明;
点击上方“相关词条”快速查看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相关的其他指标。


太极股份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002368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历史数据

太极股份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历史年度,季度/半年度走势如下:
太极股份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年度数据
日期 2014-12 2015-12 2016-12 2017-12 2018-12 2019-12 2020-12 2021-12 2022-12 2023-1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80.81 109.21 163.99 179.55 163.66 173.31 207.61 249.35 294.72 369.27
太极股份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季度数据
日期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2023-12 2024-03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206.69 423.28 225.44 366.38 218.81 435.31 569.94 355.73 172.33 501.88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三级行业)中,太极股份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与其他类似公司的比较如下:
* 选自同一行业,市值最接近的公司;x轴代表市值,y轴代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数值;点越大,公司市值越大。

太极股份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002368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分布区间

软件(二级行业)和科技(一级行业)中,太极股份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分布区间如下:
* x轴代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数值,y轴代表落入该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区间的公司数量;红色柱状图代表太极股份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所在的区间。

太极股份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002368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计算方法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用于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的欠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增加可能表明该公司延迟付款给供应商。
截至2023年12月太极股份过去一年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平均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年度 营业成本 * 年度 天数
= (期初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末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数 / 年度 营业成本 * 年度 天数
= (6961.06 + 7274.56) / 2 / 7036 * 365
= 369.27
截至2024年3月太极股份 过去一季度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平均 季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季度 营业成本 * 季度 天数
= (期初 季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末 季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数 / 季度 营业成本 * 季度 天数
= (7274.56 + 6414.80) / 2 / 1244 * 365 / 4
= 501.88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感谢查看价值大师中文站为您提供的太极股份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与太极股份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相关的其他词条:


太极股份 (002368) 公司简介

一级行业:科技
二级行业:软件
公司网站:www.taiji.com.cn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紫月路与容达路交汇处中国电科太极信息产业园
公司简介:公司是国内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和重要行业信息化的领先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面向党政、国防、公共安全、能源、交通等行业提供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建设和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服务,涵盖信息基础设施、业务应用、云和大数据服务、网络信息安全等综合信息技术服务。近年来,随着业务转型,公司逐步形成了新的业务结构,主要包括:云服务、网络安全服务、智慧应用与服务和系统集成服务。公司是国家科技部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试点示范单位,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全国软件产业收入前百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