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李药业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63.82 (2024年3月 最新)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甘李药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ays Payable)的相关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用于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的欠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
截至2024年3月, 甘李药业 过去一季度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为 63.82。

甘李药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或其相关指标的历史排名和行业排名结果如下所示:

在过去十年内, 甘李药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最小值:18.59  中位数:38.19  最大值:68.52
当前值:50.88
医疗器械内的 488 家公司中
甘李药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排名低于同行业 69.06% 的公司。
当前值:50.88  行业中位数:72.155

点击上方“历史数据”快速查看甘李药业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历史走势;
点击上方“解释说明”快速查看关于甘李药业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详细说明;
点击上方“相关词条”快速查看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相关的其他指标。


甘李药业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603087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历史数据

甘李药业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历史年度,季度/半年度走势如下:
甘李药业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年度数据
日期 2014-12 2015-12 2016-12 2017-12 2018-12 2019-12 2020-12 2021-12 2022-12 2023-1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18.59 35.02 56.39 60.49 68.52 53.66 28.84 25.60 37.07 39.31
甘李药业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季度数据
日期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2023-12 2024-03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27.94 54.08 41.42 42.01 34.75 39.68 48.95 53.99 41.21 63.82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医疗器械和供给(三级行业)中,甘李药业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与其他类似公司的比较如下:
* 选自同一行业,市值最接近的公司;x轴代表市值,y轴代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数值;点越大,公司市值越大。

甘李药业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603087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分布区间

医疗器械(二级行业)和医疗保健(一级行业)中,甘李药业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分布区间如下:
* x轴代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数值,y轴代表落入该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区间的公司数量;红色柱状图代表甘李药业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所在的区间。

甘李药业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603087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计算方法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用于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的欠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增加可能表明该公司延迟付款给供应商。
截至2023年12月甘李药业过去一年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平均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年度 营业成本 * 年度 天数
= (期初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末 年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数 / 年度 营业成本 * 年度 天数
= (44.69 + 105.54) / 2 / 697 * 365
= 39.31
截至2024年3月甘李药业 过去一季度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平均 季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季度 营业成本 * 季度 天数
= (期初 季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末 季度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 期数 / 季度 营业成本 * 季度 天数
= (105.54 + 107.43) / 2 / 152 * 365 / 4
= 63.82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感谢查看价值大师中文站为您提供的甘李药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与甘李药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相关的其他词条:


甘李药业 (603087) 公司简介

一级行业:医疗保健
二级行业:医疗器械
公司网站:www.ganlee.com.cn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南凤西一路8号
公司简介:公司为首家掌握产业化生产重组胰岛素类似物技术的中国企业,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进行重组胰岛素类似物产业化生产的国家之一,公司主要从事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原料药及注射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长秀霖”)、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速秀霖”)、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公司的研发及生产能力处在行业领先水平,具备了持续开发新药品的创新能力,有多个新产品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公司及其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得“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中关村科技园区瞪羚企业”、“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规模企业”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