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科技 市盈增长比 : 3.52 (今日)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金发科技市盈增长比(PEG Ratio)的相关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市盈增长比 由市盈率除以增长率而得。请注意,对于非银行类公司,价值大师网使用 持续经营市盈率 除以该公司的 5年每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来计算市盈增长比。对于银行类公司,则使用5年每股账面价值增长率 %作为分母来计算。 截至今日, 金发科技 持续经营市盈率 为 43.29, 5年每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 为 12.30%,所以 金发科技 今日的 市盈增长比 为 3.52。

金发科技市盈增长比或其相关指标的历史排名和行业排名结果如下所示:

在过去十年内, 金发科技市盈增长比
最小值:0.24  中位数:0.67  最大值:68.97
当前值:3.52
化工内的 334 家公司中
金发科技市盈增长比 排名低于同行业 60.78% 的公司。
当前值:3.52  行业中位数:2.38
彼得·林奇(Peter Lynch)认为,当公司的市盈率和其增长率相等时,该公司的估值在合理范围内。

点击上方“历史数据”快速查看金发科技 市盈增长比的历史走势;
点击上方“解释说明”快速查看关于金发科技 市盈增长比的详细说明;
点击上方“相关词条”快速查看与市盈增长比相关的其他指标。


金发科技 市盈增长比 (600143 市盈增长比) 历史数据

金发科技 市盈增长比的历史年度,季度/半年度走势如下:
金发科技 市盈增长比 年度数据
日期 2014-12 2015-12 2016-12 2017-12 2018-12 2019-12 2020-12 2021-12 2022-12 2023-12
市盈增长比 10.79 - - - 19.69 1.94 0.31 0.46 0.64 15.83
金发科技 市盈增长比 季度数据
日期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2023-12 2024-03
市盈增长比 0.46 0.32 0.47 0.53 0.64 0.49 0.63 0.84 15.83 -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特种化学制品(三级行业)中,金发科技 市盈增长比与其他类似公司的比较如下:
* 选自同一行业,市值最接近的公司;x轴代表市值,y轴代表市盈增长比数值;点越大,公司市值越大。

金发科技 市盈增长比 (600143 市盈增长比) 分布区间

化工(二级行业)和基础材料(一级行业)中,金发科技 市盈增长比的分布区间如下:
* x轴代表市盈增长比数值,y轴代表落入该市盈增长比区间的公司数量;红色柱状图代表金发科技的市盈增长比所在的区间。

金发科技 市盈增长比 (600143 市盈增长比) 计算方法

市盈增长比 由市盈率除以增长率而得。请注意,对于非银行类公司,价值大师网使用 持续经营市盈率 除以该公司的 5年每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来计算市盈增长比。对于银行类公司,则使用5年每股账面价值增长率 %作为分母来计算。
截至今日金发科技市盈增长比为:
市盈增长比 = 今日 持续经营市盈率 / 今日 5年每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
= 43.29 / 12.3
= 3.52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金发科技 市盈增长比 (600143 市盈增长比) 解释说明

为了比较具有不同增长率的股票,彼得·林奇(Peter Lynch)引入了市盈增长比的概念。他定义市盈增长比为市盈率除以增长率。他认为当公司的市盈率和增长率相等时,该公司的估值在合理范围内。但他也表示,相比一家年增长率为10%,市盈率为10的公司,他更愿意收购一家年增长率为20%,市盈率为20的公司。

感谢查看价值大师中文站为您提供的金发科技市盈增长比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与金发科技市盈增长比相关的其他词条:


金发科技 (600143) 公司简介

一级行业:基础材料
二级行业:化工
公司网站:www.kingfa.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丰路33号
公司简介:公司是一家聚焦高性能新材料的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创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人类生活提供全新的材料解决方案的新材料企业。公司的产品以自主创新开发为主,覆盖了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和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等五大类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公司材料以其良好的环境友好度和卓越的性能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多家知名企业提供服务。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等科研技术平台,公司自主培养出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汇聚了包括院士,博士和资深材料专家在内的众多人才,拥有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公司致力于解决人类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积极应对来自全球生存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通过均衡经济、环境社会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