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科技 市盈增长比 : 2.41 (今日)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新思科技市盈增长比(PEG Ratio)的相关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市盈增长比 由市盈率除以增长率而得。请注意,对于非银行类公司,价值大师网使用 持续经营市盈率 除以该公司的 5年每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来计算市盈增长比。对于银行类公司,则使用5年每股账面价值增长率 %作为分母来计算。 截至今日, 新思科技 持续经营市盈率 为 50.09, 5年每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 为 20.80%,所以 新思科技 今日的 市盈增长比 为 2.41。

新思科技市盈增长比或其相关指标的历史排名和行业排名结果如下所示:

在过去十年内, 新思科技市盈增长比
最小值:1.96  中位数:3.91  最大值:7.11
当前值:2.41
软件内的 302 家公司中
新思科技市盈增长比 排名低于同行业 56.29% 的公司。
当前值:2.41  行业中位数:2.12
彼得·林奇(Peter Lynch)认为,当公司的市盈率和其增长率相等时,该公司的估值在合理范围内。

点击上方“历史数据”快速查看新思科技 市盈增长比的历史走势;
点击上方“解释说明”快速查看关于新思科技 市盈增长比的详细说明;
点击上方“相关词条”快速查看与市盈增长比相关的其他指标。


新思科技 市盈增长比 (SNPS 市盈增长比) 历史数据

新思科技 市盈增长比的历史年度,季度/半年度走势如下:
新思科技 市盈增长比 年度数据
日期 2014-10 2015-10 2016-10 2017-10 2018-10 2019-10 2020-10 2021-10 2022-10 2023-10
市盈增长比 2.33 3.06 4.45 11.31 4.03 3.97 4.69 5.01 2.45 2.02
新思科技 市盈增长比 季度数据
日期 2021-10 2022-01 2022-04 2022-07 2022-10 2023-01 2023-04 2023-07 2023-10 2024-01
市盈增长比 5.01 3.28 2.43 2.87 2.45 2.55 2.70 2.64 2.02 2.19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软件基础构架(三级行业)中,新思科技 市盈增长比与其他类似公司的比较如下:
* 选自同一行业,市值最接近的公司;x轴代表市值,y轴代表市盈增长比数值;点越大,公司市值越大。

新思科技 市盈增长比 (SNPS 市盈增长比) 分布区间

软件(二级行业)和科技(一级行业)中,新思科技 市盈增长比的分布区间如下:
* x轴代表市盈增长比数值,y轴代表落入该市盈增长比区间的公司数量;红色柱状图代表新思科技的市盈增长比所在的区间。

新思科技 市盈增长比 (SNPS 市盈增长比) 计算方法

市盈增长比 由市盈率除以增长率而得。请注意,对于非银行类公司,价值大师网使用 持续经营市盈率 除以该公司的 5年每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来计算市盈增长比。对于银行类公司,则使用5年每股账面价值增长率 %作为分母来计算。
截至今日新思科技市盈增长比为:
市盈增长比 = 今日 持续经营市盈率 / 今日 5年每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率 %
= 50.09 / 20.8
= 2.41
* 除每股数值,比率,百分比,其他数据单位均为百万。数据的货币单位均为当地股票的交易货币单位。

新思科技 市盈增长比 (SNPS 市盈增长比) 解释说明

为了比较具有不同增长率的股票,彼得·林奇(Peter Lynch)引入了市盈增长比的概念。他定义市盈增长比为市盈率除以增长率。他认为当公司的市盈率和增长率相等时,该公司的估值在合理范围内。但他也表示,相比一家年增长率为10%,市盈率为10的公司,他更愿意收购一家年增长率为20%,市盈率为20的公司。

感谢查看价值大师中文站为您提供的新思科技市盈增长比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与新思科技市盈增长比相关的其他词条:


新思科技 (SNPS) 公司简介

一级行业:科技
二级行业:软件
公司网站:https://www.synopsys.com
公司地址:690 East Middlefield Road, Mountain View, CA, USA, 94043
公司简介:Synopsys成立于1986年12月(1987年之前称为最佳解决方案),是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的市场领导者。EDA用于自动化集成电路或大型芯片系统的设计和验证。该公司提供端到端的EDA产品工作流程。此外,该公司还提供广泛的设计知识产权和领先的软件完整性工具,帮助客户开发安全、高质量的代码。从历史上看,半导体公司一直依赖该公司的工具,但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和云计算的发展,已经转向其他非传统 “系统” 用户(对芯片设计感兴趣的非半导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