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连线】盲点:错误是怎么来的?——格致
盲点,又称“生理盲点”。眼球后部视网膜上,视神经进入眼球处的一个凹陷点。此处无视觉细胞,因此无感光能力。物体的影像落在此点上不能引起视觉,故称“盲点”。
——百度百科
之前我有幸参加了Peter Kaufman举办的一个活动。Kaufman是《穷查理宝典》一书的作者。这个活动上我获得了很多可以经过时间考验的智慧和见识。而其中令我最为受益匪浅的是Kaufman关于如何减少盲点的观点。
活动开始时,Kaufman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场:“错误是怎么来的?”
听众们,包括我自己,被这个问题问得搔首不已。我开始思考一些可能性:缺乏理解,不正确的理解,傲慢,无知,缺乏经验等等。
于是Kaufman开始解答这一问题。当然,作为《穷查理宝典》的作者,他以经典的芒格方式开始解析这个问题:逆向法。换句话说,他把问题换做是:错误不会从哪里出现。错误不会因为智商不够、缺乏学术背书或缺少生活经验而产生。
在排除了这些可能性后,Kaufman揭示了显而易见的答案:错误总是来自盲点!
接下来很自然要问——为什么我们会有盲点?
同样,不是因为智商不够、缺乏学术背书或缺少生活经验等等。这是因为我们仅通过自己的眼睛来看事物,而没有从其他人的眼里看事物。
最后一个问题则是——我们如何消除盲点?
现在,可以很自然地猜到答案。我们不能通过提高智商,或者去读一个哈佛的MBA,或为一个知名机构工作来消除盲点。消除盲点的方法是不仅要通过自己的眼睛,还要通过其他人的眼睛来看待事物。
这对于投资者,特别是不断追求理性的投资者,来讲是一个非常有重要的信息。Kaufman特别提到在公司生意中的6个不同交易方——客户,供应商,员工,股东,监管机构,公司所在社区。如果我们不同他们的角度去看这个商业社会的话,几乎肯定的是,我们会犯错误。当我审视过去犯过的投资错误时,几乎毫无例外地是由于我没能认识到并消除我的盲点。
之前,我写过我所犯过的很多错误。以DaVita为例,这是我在2014年和2015年分析过的公司。我的研究过程是阅读年报、卖方报告、会议纪要、观看管理层访谈、与管理层和投资者关系代表会面交谈。我花了很长时间来做研究,所以对我自己花了大量时间做出来的研究报告感觉颇佳。之后我将报告呈给了之前工作基金的投资委员会。当我推荐这只股票时,股价是80美元,而现在是50多美元。
很明显,我犯的错误是我仅从我自己的眼睛以及天生存在偏见的相关方(即卖方和公司管理层)的视角,来分析这家公司。毫无疑问,这些人仅会给到我对他们有利、我想听到的信息。
我做了消费者访谈了吗?没有。
我和供应商聊过吗?只有一个小型供应商。
我和监管机构聊过吗?没有。
我访谈过员工吗?仅仅是管理层和投资者关系代表。
我和公司所在的社区聊过吗?没有。
难怪我对DaVita的业务有如此多的盲点。再往回看,我是否有机会向所有相关方进行访谈?如果我努力尝试的话,即使不是能够访谈全部相关方,也应该可以获得一些相关方交流的机会。
对于小型投资者来讲,由于资源有限,可能很难获得一些领域的相关方访谈机会。但这也取决于行业。对于消费行业,去了解Dollar General和Costco(好市多)的相关方并不是难题。而对于一些行业,例如透析和航天,可能很难找到相关方去了解情况。